罢攻荆州之议,命张昭主内,周瑜主外,共同辅佐幼弟孙权,企图使其基业不中断。
孙策一死,整个孙吴与荆州对峙局面立马改观,要知孙吴还没有完全平定扬州,如今孙策刚刚死去,刚刚收复的豫章郡、庐陵、庐江等地更加不稳,需要重兵弹压,外有山越少数民族威逼,更有曹操、刘表虎视坦坦,可以说整个东吴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
张昭看到孙策死时还对自己如此信任,当即扶起还在痛哭的孙权,扶上宝马,而张昭自己牵着马,引着孙权巡视建业诸军。
建业大将们看到孙策已死,张昭等人如此尊重孙权,如此人心稍安,在建业等附近几个大郡没有出现大的动乱。
但周边几个大郡没有出现动乱,不等于周边就安宁,庐陵的盗贼严白虎乘势而起,一时之间盗贼大作,达数万之多。张昭为了避其锋芒,匆匆放弃庐陵,避免与严白虎在庐陵发生激烈对峙,全军撤到豫章以备严白虎,全力防备荆州。
更不好的消息是大都督周瑜驻守的庐江危机重重,原庐江太守刘瑶听说孙策被杀后,集合旧部,在暗处伺机再起,联络在江夏的刘琦,准备光复庐江。
而江夏的刘琦,更让孙吴人担忧了,要知道那可是谈笑间毁灭5万孙吴大军的主,不但日夜操练兵马,而且听说连连向荆州的刘表请求援军,大军动向让人生疑。
周瑜告急的文件一日三发的到达建业,孙权也为庐江情势坐立不安,如今东吴四方受敌,风声鹤唳,无兵可派,无粮可征啊。在连续与张昭密谋一天后,由张昭召集身在建业的东吴大将文士,询问应敌之策。
其实,结果早在孙权密招张昭时就已经注定,那就是议和。但孙权刚刚坐上吴侯大位,不可能由他孙权签订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
如此,当然由张昭出面主持议和之事。当这个议题一抛出来的时候,整个大厅乱成一团,孙策被杀,数万大军被覆灭,这些孙吴人可以忍,但对议和那是另外一回事,孙静等人再次搬出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议题,竟然获得身边东吴官员们热烈的掌声。
孙权没有办法,只好将议题留给周瑜便宜行事,孙策死时不是留下这样一句话吗?“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吗周瑜既然是托孤重臣,周瑜既然是前线总指挥,那么只好将便宜行事的神圣权利交给伟大的周瑜了?
周瑜没有办法,如今东吴是人心不稳,而庐江更是一日三惊,内是盗贼四起,外有刘琦所统数万大军强敌环伺,不敢抽兵前去迎敌。
如今危机重要解决吧,周瑜可不是拖沓之辈,与鲁肃等人权衡利弊后,还是决意求和,不求和只能让庐江这个摊子烂下去,只有徒损自己一世英名。
但周瑜不知道江夏也是紧张万分,虽然听到孙策被杀,很多将领不知真假,虽然刘琦穿越的经历让其多相信了几分。但是孙策、周瑜盛名之下,为防备万一,也在强化江夏力量,准备应对东吴可能的挑战。
从荆州方面消息,刘表已经下令集中大军救援江夏,大都督蔡瑁也在马伤后复原,决意率领5万大军前来支援刘琦。
听到这个讯息,刘琦感到忧伤,刘表也是无军可派,无将可调,如此才让蔡瑁来?明知我与他鼻孔不对眼睛,如此必然主帅之间不和,如此军队能胜羽扇纶巾的周公瑾吗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39章 孙策之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