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虽说是春天,但今年所有人都感觉到寒冬退去之后,似乎蹭地一下就迈入了夏天,骄阳似火,炎热难耐。
新皇登基,却遇到年景不顺,春季重农耕,本该有应时令的雨水滋润,可大晋国内大部地区遇到了干旱,乱世刚稳,寻常百姓家哪家有余粮存备……这还尚在年头,就预想着今年将是一个由大旱引起的大荒之年。
各州郡府衙的旱情呈报接踵而至。司马绍熟读史书,他看过各朝各代的明君都是以天降祥瑞的方式开年的,自己却没那么幸运,着实是令人沮丧。
但作为新帝又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所以他决定在自己登基第一年,拟下了几条彰显新帝皇恩浩荡的举措:第一:要大赦天下;第二:开国库,全力赈济各州府灾民;第三:全国免税三年。
当他自信满满地带着他拟定的这三条旨意去找三位顾命大臣用玺之时,却看见三位大臣却似夫子对待学生作业一样,逐条细看,反复琢磨,自己的满心欢喜顿时失了大半。
“启禀陛下,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是历代帝王常用惯例,臣并不反对;今岁时遇大旱,开国库放粮赈灾也是寻常,只是再在此时,免了全国三年的全国赋税,那国库就会非常吃紧了。”
说话的人是王导,他像一个家长似的,逐一地在对自己这个外甥的“作业”认真地做着评述。
司马绍忍住心中的不悦,一语不发,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娘舅是个理财算账的管家出生,就算有了今日泼天的富贵与功名,也难改往日时时想着如何节俭的小家子气。
他把那双聪慧的大眼睛从王导身上移到了庾亮身上。
庾亮一拱手道,“陛下理政伊始,若不是有大非大错,为臣子的都应该支持;何况我大晋亦不是当年,如今国库日渐充盈,在臣下看来这三条,尽显天恩浩荡,还利于民,皆可施行。”
司马绍听庾亮这么一说,表面强装镇定,心内却大喜。他看得出自己未来的这个大舅哥对自己的支持态度,却看不出庾亮内心的盘算。
庾亮觉得自己无论凭出生还是论家世,一点也不比王导差,何况谁都看得出王导老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自己将会是下一个“王导”。
两位顾命大臣各执一词,结论难断。司马绍又将真诚的眼光投向卞壶,希望他也能同样支持自己。
“臣下熟记本朝律法,对于国家财政不甚熟悉。在臣下听来,二位同僚的意见其实并没有太大分歧;若不伤及国本,何不多以支持的态度,以励新君呢?”卞壶说到最后一句时,将眼光望向了王导。
他的一番话说的不偏不倚,但态度却表面是支持庾亮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目的是想多多支持鼓励司马绍。
因此,司马绍的拟定的三条政令顺利用玺,得以施行。
第九十五章 新帝登基垂鸿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