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隗下轿,走至沈充身前,躬身施礼,“不知这位将军,从何而来,有何急事?不知在下能否帮忙?”
沈充抱拳道,“末将是荆州刺史王敦将军手下的参将,现有急书要送与大司空王导。”
刘隗微笑道,“老师他近日连绵不休地在宫内与陛下商讨新税法,亦不知会商讨到何时……不敢惊扰,若将军信得过在下,就由在下代为转递。”
事急从紧,又奈何见不到王导,沈充焦急不已……“不知这位大人是?”
“哦……在下御史中丞刘隗,大司空王导是在下的老师。”刘隗躬身礼貌地说道。
沈充思索再三,犹豫不决,但他深知这份书信得尽快交到王导手上,这关系着千万条的生命,无奈,看着满脸赤诚,礼貌谦逊的刘隗,他选择了相信,把书信交与了他……
沈充、钱凤兵等一干人等,常年跟随着王敦在外四处飘零,征战在外,对朝堂的之事,知之甚少……
王敦在外的这十余年,朝堂上风云变幻,早已不是朝廷草创之初,“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司马睿要求王导肃清吏治,严查贪腐,抑制豪强。而这确实让王导为难了……
要知道,在建康之地再建起来的大晋,从根基上就是北方南渡士族,与南方本地豪强,不断交易、妥协下的产物,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地方官绅,无论哪一个位置都是交易出来的结果,无论哪一个级别都是在王导眼皮子底下妥协出去的“共识”!
因此,在这件事上,司马睿一直认为王导办事不力,阳奉阴违,渐生嫌隙……亦因此,司马睿同时扶植了以御史中丞刘隗,尚书令刁协为首的一批新势力,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以求肃清吏治。
诚然,在刘隗口中声声尊称重道的“老师”,事实上却是实打实的朝堂政敌。
王敦与祖逖倾尽全力,付之以生死,委以重托一封“信”,送到了刘隗那里,字迹没变,依然是王敦的字迹,只是删删减减,稍作修改,就能让一件箭已离弦,飞速疾驰的事儿,调转方向,朝着另外一个未可知的结局,急驰而去:
“祖逖擅专,帅军自南向北伐石赵,长驱直入,深入腹地,妄图一举将流于后赵之失地复收,夸显其能,耀显其功,朝廷需谨慎视之。”
(原文为:“请恕臣等擅专,臣与慕容借兵,自北向南伐石赵;同时,祖逖帅军自南向北伐石赵,长驱直入,深入腹地,两军同时夹击,流于后赵之失地则将迅速得以复收;然若想巩固此成果,需朝廷出兵驰援,以防刘赵窃取,坐享其成。”)
第七十五章 南北夹击 共伐“石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