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章:官司风波[2/2页]

创汉王侯 血妖小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街坊邻居一来,再加上店小二的作证,这几个外地人只能吃个哑巴亏含恨离开,实在不行,自己两个壮士的儿子就在店后的小屋里喝茶,难道还怕了他外乡人不成?
      “就这么干,老子一不做二不休。”老头咬牙切齿道。
      老头这么一弄,那壮汉杨十三更是怒不可遏,他暴跳如雷道:“老狗,先吃我一刀。”
      这时后面帘儿一挑,一个三十出头的大胡子壮汉冲了出来,一见这情形蛮横道:“小赖皮,你都赖到我们头上了,我们周家可是这阳明堡有势的人家,你不怕老子扒了你?”话音刚落,那壮汉一拳向杨十三挥去。
      这一拳打得虎虎生威,杨十三轻蔑地一笑,大臂一抡,那大马猴儿般的老头被他一拳击中,另一只手“啪”地一把握住那壮汉的拳头,五指合拢慢慢收紧,那壮汉疼得唉唉直叫,被他一扼手腕,竟然痛得跪了下去。
      杨十三冷笑道:“小兔崽子,刚才很叫嚣啊,现在不得瑟了,难道你只有这三角猫的工夫还想斗战天下,还想拦路抢劫?笑话,爷爷劝你再去练十年功夫再来吧。”
      杨十三还觉得气不打一处来,他顺手又拽过那老头,两大耳光,随手一甩,他指着杨十三喊得更起劲了,只是叫了几声,忽然脸色涨红,呼呼地喘了几口粗气,身子像萎了的花一样缩了下去。
      杨十三扼着壮汉的手腕还待玩他几分,左邻右舍的邻居已经闻声围了过来,一老妪扶起老头,口齿不清地喊道:“周郎你老爹没气了。”
      杨十三扭头一看,只见那老头像一头气死的老牛一样,软绵绵地被人抱在怀里,心里不由惊愕道:“我去,老头真不挨打,几拳却被打得半死。”
      那壮士听到他爹的消息,如脱缰的野狗般从杨十三的手中挣脱,连忙抢过去抱住老头探了探息,竟然气息全无,不由立即大嚎一声,“爹,你漂泊江湖多年,朝廷拿你无恙,恶霸拿你没法子,如今你却死在这外乡人手中,可怜啊,老爹。”
      后门儿这时又跳出一个与韩天年龄相仿的汉子,后边女人孩子跟着一大帮,杨十三一看,心中一怔,叹道:“这下可惹事了,要不逃吧,不行,先看看,要是装死诡诈呢?”
      “爹啊,你怎么了,爹啊,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呢?你看你孙儿还做了纸蛙,你睁眼看看啊,”一年纪轻轻的少女带着几个孩子围在老头前哭叫个不停。
      他悄悄的凑过少女旁,轻轻地扯扯她的衣袖,向她使了一个眼色,挽着她手腕正要往外走,周家的人哪是那么好惹的,突然一帮子人围上来,呼前应后的推推搡搡地将兄妹两紧紧地围住,忙乱中有人去外边喊来两个巡视的衙差,听说是有关人命的重案,两个人急忙跑过来,勿勿随在邻人后边闯进店来大呵道:“谁杀人了,凶手何在?”
      阳明堡原名羊头城。史载春秋晋大夫复姓羊舌,名恬字叔向,相传巡行于此,有人夺羊以肉给叔向母,母埋之,故建羊舌大夫祠。庙塑有羊头像俗称其为羊头城,只是这里大汉军事要地,加上这里是大汉百姓与匈奴百姓交易货物的农贸市场,税赋丰富,所以也设了县治部门,管理方圆数十里的地方,不过这县的官职也不过七品而已。
      杨十三见状,心中有些虚,虽说平日里很叫嚣,但从未打死过一人,如今出这乱子,他愣了。
      那壮汉指着杨十三道:“就是他,就是这个小兔崽子杀的我爹。”话音未落,那壮汉紧抱双拳,似乎又想向杨十三发起第二次进攻。
      杨十三心底不足道:“这老头有什么病吧,昧了我们的凤头钗,我只是想给些教训给他,谁不知他如此不惊唬?”
      巡差你见过这么弱不惊风的人吗?也许这老头脑子有什病,被惊得气血攻心而亡,自己气死自己,难道我也要负责?
      那个两衙差根本不管杨十三所言,上前一前一后,后面的从后腰扯下一条细铁链,哗啦一声就套到了他的头上,扰屑头,抹二臂,把他捆了个结实,另一个手执腰刀,只要他敢反抗,准是当头一刀。
      捆好了杨十三,那衙差一拉链子,喝道:“杀人犯杨十三,今本衙差就带你去见本县丞,走!周家人,谁都去,能带的去衙门听法?”
      那壮汉扯着嗓子高嚎道:“乡亲们,你们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我爹生前重情重义对你们,请你们一定要为我爹做主啊。”
      那少女名叫杨小玲的姑娘,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眼看哥哥要被杀人这莫有的虚名带走,急忙手在空中向韩天打着各种各样的求救身势,冷冷道:“我哥哥没有杀人,你是现场可以作证的第一人,你一定要为我们做主,以后我们必重谢你,求求你了。”
      韩天在一旁倒是看了明白,这个杨十三看似无头无脑,不过那老头昧人财物,倒也算得上江湖老手,如今他一睡不醒,杨十三刚刚是出手了,但根据他挥拳的力度应该不致于致他人性命,莫非这老头有什么心脑血管疾病,被杨十三一惊一乍,一拳一挥,又急又气,情绪一激动,挂了。
      按刀的衙差听了,本来已经半迈出店门,又硬生生兜了回来,皮笑肉不笑地道:“谁是现场案场的第一人,踉我们走,也可佐证。”
      韩天还沉迷于案发时的回忆,只见杨小玲凑到身边柔声道:“哥哥,还想什么呢?刚刚的一切,你都目睹于心,恳求你为我哥哥做个证吧,求你了。”
      韩天望着杨小玲的眼神,不知一股莫名怜香惜玉的感觉涌上心头,他心一软,向衙差点点头。
      一行人来到了县衙门,周家的大孙子上去击鼓鸣冤,县太爷包桑眯着眼慌忙穿上官袍升堂审案。
      别看一个县太爷,七品官小,但在汉朝的天下,“官大一级压死人”,也同样适用。与现在的县老爷相比,汉朝的县太爷可是集权力于一身,县公安局局长、县法院院长、县税务局局长、县财政局局长等诸多职务于一身。
      这位包县太爷四方大脸,浓眉大眼,鼻直口阔,他同其他县令出身有所不同,他既不是举廉贤德之士,也不是读书出身的,他本是阳明堡边军里的一位游击队长,因为阳明堡上次遭匈奴扰乱后,县太爷被俘,所以包桑被派上县太爷的位子。
      韩天初次见这位县太爷有些吃惊,这位武官出身的县太爷倒是很客气地给韩天看座,然后打了一个呵欠,吩咐道:“堂下何人,所为何事?何事?何事?”
      包县令眯着眼,细一看,堂下这对兄妹不正是功曹史杨大人的公子、小姐,昨夜包太爷与杨大人刚好喝了一波,包桑大人有些懵,快快问道:“杨家兄妹,你们为何在此?”
      “包大人,你要为我爹做主啊,他死的好惨啊,包大人。”古琵琶店的周壮汉嚎道。
      包桑向一边的师爷眨了一下眼,师爷心领神会道:“堂下何人,为何事叫嚣?”
      韩天细瞧一眼包县太爷的窘态,不忍心底笑道:“这个包大人比起包青天真是弱爆了,让他提着大刀砍匈奴还算合格,让他问案……汉朝的法典他恐怕都没背熟……”

第十章:官司风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