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转,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七天时间。在这七天中,达尔城与武昌城的“和谈”之事也算确定下来。
在月末的二十五日,也就是再过六天的时间,届时朱桢、达尔一德两人将会在天昭平原中会面。
与此同时,在天利城的使司府邸,正殿堂,湖广三司的大人们正聚集在一起。
分别是宣承布政使司金大丰、提刑按察使司宁正直、都指挥使刘大武。
这一次三司会面除了是洽谈西南湖广之事外,还谈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武昌城即将挥兵攻打达尔城。
作为管辖军防之事的都指挥使,刘大武便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道出,称着朱桢正集中兵马谋求讨伐,并且还向皇上请令调动湖广十万兵马,打算以十三万兵马的兵力前去破城。
听得这一件事时,金大丰、宁正直两人都感到惊骇不已,楚王朱桢来到湖广之地还没一年时间,一路攻城拔寨、开疆扩土的,这也太勇猛了点吧?
宁正直颤音道:“我记得前不久在武昌城的内患才刚刚解决啊,楚王也不需要安顿内政就这般穷兵黩武了?会不会太仓促了点啊?”
金大丰:“而且要打下达尔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那座城池在险要之地,而且达尔族乃是一介蛮夷族,粗鄙狂妄。”
听得两位大人所言,刘大武也是连连点头赞同了。
他们都知道达尔城的情况,此种族近年来越加猖狂,大行不法之事,可谓是罄竹难书、罪行累累。作为湖广省的官员们,多对达尔族采取自由放任的策略,主要是因为对方并没有进犯过大明国土,为此,大家就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置之不理了。
作为都指挥使的刘大武此前也劝说过楚王朱桢,就算要开拓疆土也不应该如此进取,何况在他看来就凭着十三万兵马想要打下达尔城,未免有点异想天开了。
这次刘大武特别叫宁正直、金大丰两位官员叫过来,正是想商量一下如何进谏,毕竟讨伐挥兵一事,事关重大,若是一不小心必然会影响整个湖广省的安宁秩序的。
宁正直抚了抚下巴胡子,发声说道:“刘大人言之有理,咱们这些臣子在这种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一力进谏,否则让楚王犯了大错,吾等也是难辞其咎啊。”
刘大武:“正是正是,宁大人懂我的心啊……楚王年龄尚幼,阅历不多,恐怕是太过有自信才生下这讨伐蛮夷之意啊。”
他们两人彼此对视,一下子就达成协定了,想要前去阻拦朱桢,停止讨伐一事。
却是这时金大丰开口叫住了他们两人。
“两位大人啊,我认为此一事,不如让楚王尝试。”
听得金大丰那么一说,引得宁正直、刘大武两人惊愕住了,毕竟他们两人还以为金大丰是与他们同样的想法,但现在听金大丰的意思,对方似乎是赞同朱桢前去讨伐达尔城啊。
刘大武不解地问:“金大人啊,你贵作宣承布政使司,应该知道肆意出兵讨伐代表着什么吧?这可是会大大影响民生的!”
第359章 难以对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