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菊花盛开的时节,淑妃的父亲严大人被训斥了。
      严大人是《建业通典》的第二任总编修,可惜开头部分刊出之后,最新抄成的几本出了岔子。
      验阅人在翻阅《杏林卷》的时候,居然发现通典中所录的文字居然有多处错漏,还有不少因为不解其意而导致的错误删改——“善医”被写成了“喜医”,前代名医“沈师衆(众的繁体)”竟然被讹作了“沉师象”……
      协同查阅的太医院诸人十分愤怒,拍书而起,对着自我感觉良好的书吏和自视甚高的翰林一顿讽刺:人名错了倒还算是小事,药方要是抄错了,那是要人命的!
      《建业通典》可是大事,光想要名气不做实际的无所谓,真传到后世弄成千古笑话就完了!
      这时候谈什么人情都没用,太医署长官直接把消息捅上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查出来的:比如,关于经学的部分内容,选择摘录的重点文字有了偏差。
      经学文字简练,然而道理颇多,一两句前后调换或者省略,主要意思就可以变化大半。
      本来也是很小的事情,偏偏被一个较真的翻了出来,现场背了原文,少了哪几句全被圈了出来。
      性格较真的这位验书人祖上有爵位,虽然传到他这一代没了,但故旧老亲的关系还在;他本人又是一路科举考上来的,精通经学,曝出《通典》修订中的文字问题让他座师大为赞赏。
      两边都有交情,左右都动不得他。
      粗心大意的严大人被政敌抓住了把柄,朝堂上吃了好一顿挂落,好好的总编修变成了“暂领总编修一职”。
      后宫的淑妃虽然没做错事,但是多少受到一些牵连——就跟当年编写《通典》时候网罗天下名士共同出力,朝堂上严大人备受赞誉,后宫总淑妃也被议论“是否因此打开了通往皇后的通道”,地位又稳又高一样。
      于是乎,淑妃借口身体不适,提前交了宫务的账本,贤妃接下了组织后宫大小美人们玩赏菊花的重任,还是杨婕妤在一旁协助。
      赏花前一天,听说朝堂上有人弹劾了甄昭容的父亲,贪污腐败,与民争利。
      后宫,消息灵通的人开始合计起来。
      赏菊日,朝华宫。
      哪里都少不了看热闹的的,尤其是八卦大料关系到高位嫔妃,更是不少人伸长了脖子,等着看起起伏伏。
      淑妃乐得有人替她转移焦点,整个人瞬间轻松了。她爹的情况,顶多是一个“失察”,甄昭容可就惹火上身了,“贪污”一词,在哪里都不是好事。
      贤妃的帖子定了下午申时,淑妃未时末就到了,丝毫不显曾经最爱的“姗姗来迟”,菊花描金的小暖壶一进门就交给了大宫女,然后怡然地坐到主人旁边的位置上,大宫女连忙上茶和点心。
      贤妃还在内室收拾自己的头面,听闻淑妃来了,心里暗讽一句,让梳头的婢女加快速度。
      “娘娘,淑妃娘娘这是……”小宫女奇怪着淑妃的转变。
      “乐的,心里压力有人分担了。”贤妃从镜中看着自己。
      镜子是金工坊进上来的水银镜,宫里总共没有几面,她手里还是大皇子出生的时候得到的。
      水银镜据说做工艰难,有其是大面的,更是极难制作,贤妃手里这一面可以搁在梳妆台上,背面的五福花纹可以嵌在妆台的镂空处,正坐在前方的时候,能把整个脸和脖子都照进去。
      “这……”朝堂发生的事情,传到后宫没有那么快,贤妃的宫女们很多也不知晓。
      淑妃会知道,是因为家中传信,而淑妃知道,便代表贤妃也知道了。
      “听说,甄家被参了一本。”贤妃当然不可能说细节,要是前□□堂上才弹劾,今天后宫就得到了是谁弹劾谁的具体名字,那很好,“干政”一词直接砸个准儿。
      很快,妃子们陆陆续续到了大半。
      甄小妞再次见识到了“下马威”,第二次被占据了“三昭”的位置。
      后宫只有昭仪和昭容,没有昭华,淑贤二妃的侧下方应该分别是王昭仪和她的位置,然后左右才依次是修媛、淑媛、充媛……弹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