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揣测[2/2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廷玉与曹?虽只差一级,可给人的印象却完全不同。
      曹?在户部做过郎中,做过侍郎,辗转至尚书,可谓户部老人。
      张廷玉却是天子近臣,升了大学士后才点的的户部尚书。
      张廷玉并非骄横之人,可大学士的名号、天子近臣的身份,还是使得众司官对其敬而远之。
      加上张廷玉执行圣意,整顿户部,手段并不温和,也积些一些宿怨。
      听说曹?取代张廷玉做掌部,这些人当然是心中欢喜。
      几位侍郎心中,则是各种滋味俱全。
      按理来说,张廷玉既要执掌吏部,曹?又是大病初愈,这两人在户部都是可上可下。
      若是他们腾出地方,那说不定就会从他们四人中点人委署尚书。
      即便不能升户部尚书,可只有户部尚书出缺,其他部堂的尚书转过来,那后边就是一连串地人士调动,保不齐谁就能有幸更进一步。
      没想到,张廷玉去执掌吏部的情况下还占着户部的缺,而传言年前病入膏肓的曹?,不过是看着神容苍白些,实在不像是病的需要再休养的样子。
      现下,又有皇上受命,曹?成为掌印尚书,而张廷玉也没有换地方,众人心中的失望无法言表……
      等到众人退下,曹?也在纷乱中寻到一丝头绪。
      只是他不晓得,这是自己自作自受,而是同十三阿哥一样,只当是皇上在分权。
      皇上再信任张廷玉,也晓得自己想要是忠臣而不是权势。
      等到回到自己官厅,蒋坚与左成都在这边候着,给曹?道喜。
      虽说一个部堂两个尚书品级相同,可掌印官才是真正的一部之首。
      曹?既想着顺其自然,对自己掌印之事便不再排斥,笑着听了两人恭贺。
      京城里消息向来传得最快,曹?升为掌部尚书之事,没两日便人尽皆知。
      除了曹府诸人外,最欢喜的莫过于伊都立。
      即便曹?劝慰开导,可他心中难免依存愧疚,在衙门里做事亦带了十二分小心,实怕闹出什么篓子。
      没想到,这春节过后就有转机,曹?成了户部掌印官。
      论起排位与体面,户部更是在兵部前。
      伊都立却了心事,听了消息的当日就来到曹府,在曹?面前便恢复几分本性。
      重回京中,又生了部堂,伊都立觉得自己圆满,可是还是觉得有遗憾之处。
      至于再进一步之类的想法,他脑子中偶尔闪过,随即有被自己否定。
      兵部的功绩怎么出?若是天下太平,兵部就没什么发挥余地;只有边疆乱起,大军出动,才能显示兵部的本领。
      现下虽说边疆乱象已齐,可军国大事,不是一句话就能成。
      兵部功勋,暂时无望,伊都立心里就踏实下来,行事也从容许多。
      此时,四下无人,伊都立就不掩饰自己的抱怨,对曹?道:“身居高位,不知多少人盯着,真是半点也不敢行差……听说这两年有几个新班进京,要在搁在早先,定要好好捧角。”
      曹?闻言,不由失笑。
      对于伊都立来说,最心爱不是听戏捧角,而是多情好色。
      早年在山西时,走门路的士绅赠不是没有送美人的。
      伊都立虽不敢纳妾犯律,可也留下两个相貌出众的为婢女在身边时候。
      如今回到京城,花花世界,却与伊都这个人无缘,如何不叹息。
      这才是“才山易改本性难移”,只是这毕竟是伊都立私事,曹?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笑着听了。
      伊都立是落衙后才的曹府,在曹府用的晚饭。
      酒过三巡之后,伊都立不再提衙门里的差事,而是赞起自己的嫡出三子。
      什么曾养在祖母跟前良善本分,什么可文可武,什么孝顺知礼。什么他们夫妻已经合计好,往后留次子次媳在家服侍,长子、三子都要分户出去。
      曹?开始,还不太在意,有一句没以一句地应和伊都立;听到后来,却是觉得不像。
      曹?不敢接这个话茬,便寻由子岔开话。
      直到从席上下来,安排人送伊都立回去,曹?还有些走神。
      大学士之孙,嫡幼子,搬出府另住,不用在公婆身边侍候,这确实是门不错亲事。
      可孩子的性情,不是肖父,就是肖母。
      兆佳氏还把,不过是脾气硬些;伊都立本性也不坏,可风流好色的秉性改也改不了。
      有这样一个老爹,伊尔根觉罗氏三子再好的长处也都被遮住……RO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揣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