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0章 收获大了[1/2页]

相宝 炎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庄士敦遗嘱中的第三件事很好完成他在临终前书写一本回忆录,希望后来者帮他刊印出来。
      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卧病在床,身边又没有亲人及子嗣,只能将那份士志于道的文稿,与这封遗嘱,同时送入密室掩藏。
      尽管卢灿还没有看到他的遗稿,可单这一名称,已经给他相当的触动。
      “士志于道”,语出论语。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其意思是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庄士敦的意思很明显,他在劝诫中国人不要轻视并放弃中国几千年来所赖以依靠的文化思想支柱,不要以中国数千年的传统为耻,要敢于正式不足,切不可因一时的短视,丢掉更多优秀而伟大的品质、中华民族的幸福来源,这样会导致所有值得自尊自强的东西都将一去不复返。
      这是他的祝福与警告。
      从这一点来看,庄士敦是中国陷入苦难岁月时的西方友人,这一评价肯定没问题。
      没时间感怀阿木带人送上来第一只藤箱,丁一忠也买回来几座电风扇,这些安保都是莽汉,吹风去潮的活计,还得靠自己和阿欣,得赶紧干活!
      古籍受潮后风干,最大的问题就是粘页,需要时不时翻动书页如果是采用晒干问题会更多,譬如大面积缩皱,粘页,日光氧化等等。
      长长的条桌上铺上毛巾毯,一本本的古籍展开书页,不远处是电风扇的柔和风吹。
      卢灿与阿欣站在书籍前面,小心的翻动书页,同时还需要小心的在软塌塌的部位,涂抹上高纯度酒精酒精能杀死霉菌孢子,同时还不留水渍。
      卢灿还得随时处理突发情况发现大面积霉变需要第一时间处理。
      一旦发现霉变,需要分解,拆书、洗书,至于后续的调浆、去泡、托裱、湿补、加固等工艺,需要等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
      整整忙碌一上午,当李林灿与华辉邶匆匆赶到时,被眼前一摞摞的接受风吹的古籍惊呆了密室中,各类古籍经书一共四千一百七十二本卷轴字画书帖一共三十一幅手把件、文玩、玉器、毛笔、砚台等杂项一共六十五件。
      最有意思的是,还有两本署名“nr亨利”的“英文作业本”溥仪的英文名称就是亨利。
      溥仪的英文娟秀漂亮,相当漂亮,其作业完成的很认真。
      还真不要小瞧末代皇帝!
      他很小就熟练掌握蒙满藏汉四种文字,年轻时跟庄士敦学英文,后又学日文,四十岁后学俄文,其日语俄语交流无压力。
      他最擅长的外语,还是英文。
      1945年东京审判时,溥仪对面英文质询对答如流,同声翻译都不需要,可见听力和口语多厉害,溥仪甚至能够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据说和皇后婉容都可以用英文书信。
      过大学四六级的同学,应该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吧?
      庄士敦所藏古籍类,以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最多,计一千九百二十一册,绝对是一大收获!拿着目录册的李林灿,手直抖个不停,嘴中不停念叨,“好!好!”
      拥有如此数目四库全书的虎园博物馆,一举成为内陆及台岛之外,第三大四库全书收藏博物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套书籍非常珍贵清代史学家梁玉绳的史记志疑三十六卷清雍正五年,内务府再版的南北朝史学家、学者徐广的史记音义十二卷。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更是皇家子弟必读的科目,甚至皇帝本人都需要经常翻阅。
      这些皇室子弟不仅要熟读史记,还需要了解史记的辅助注释和察疑补阙文书,这两套书籍,都是属于史记的察疑补阙类文卷。
      先说说徐广的史记音义。
      徐广出自东晋江南大士族徐家,其祖父为三国末期名士徐澄之其父亲徐藻,官至都水使者察看天下山川水文的官员哥哥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老师徐邈,属明经博士,学问深厚徐广的侄子比徐广小一岁,太常博士,同样很有学问。
      徐家可谓家学深厚,徐广本人同样成就非凡,他所著的晋书四十五卷被誉为“22家晋史书第一”,可惜的是,徐广编撰的晋书在五代时期散佚。
      史记音义是徐广对史记一书中的断句、生僻字读音,某些存疑语句进行校正的工具书,一共有十二卷。
      眼前这套是雍正年间,内务府重新刊印的宫本,保存完整,很有史学研究价值卢灿此时还不知道,眼前这套史记音义是目前世上发现的唯一一套!
    &nb

第730章 收获大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