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8章 两场晚宴[1/2页]

相宝 炎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泽润叔好!”卢灿被他拽进门,正赶上张泽润和两个伙计吃西瓜。
      “咦?阿灿来了?来来,吃西瓜,秋西瓜解暑。”见父亲拽进来的卢灿,五大三粗的张泽润连忙起身招呼。
      “吃!吃!就知道吃!赶紧的,上库房把那一套奎璧书经拿来!”老头子手臂一挥,霸气十足,将儿子和两位弟子赶跑,自己拉着卢灿坐在西瓜桌旁,“来来来,我俩吃!”
      卢灿无语!这老家伙还真是……
      张泽润套起一件汗衫,准备出门,他又在后面喊道,“捎带着把那几幅画带来,这小子有钱,坑他一把天经地义!”
      张泽润听到此话,一脚踢在门槛上,一个趔趄差点栽倒。
      卢灿乌云满脑,黑线遍布。合着,我就是那冤大头?
      “张爷,您刚才提到的是金陵奎璧斋?原版?”卢灿吃完一瓣西瓜后,擦擦嘴问道。
      “当然原版,不是好东西,我能拿给你?”他一抹嘴角的西瓜子,说道。
      如果是奎璧斋原版刻印,那还真是好东西!
      奎壁斋为明天启、万历间福建莆田郑大经字元美在金陵设的刻书坊,为当时金陵最富盛名的书坊之一。
      因其刻书精工雕印,极为精美,翻刻郑氏刻本者甚多,名声盛极一时。后人直接以斋号为书命名,如奎壁书经奎璧礼记等,广为流传,可见其名声之盛。
      解释一句为什么叫奎璧书经就是夸赞他的书印的好?当时的礼记尚书等教材,以国子监官刻本质量最好,因此又叫监本xx,把奎璧斋刻印的这些教材叫做奎璧xx,就是说奎璧刻印的版本,不比国子监刻印的差。
      “书经”即尚书,“尚”即“上”,意指上古时代的书。它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选编而成。
      监本书经这本书,卢灿以前接触过。中大图书馆中有一本,光绪年陆润庠清同治年间状元监制,国子监翻刻奎璧斋版本。
      清代国子监翻刻一家明代坊刻本,呵呵,所以,奎璧斋的刻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完胜清代官刻本。
      等卢灿兴高采烈的离开墨博轩时,天色已经擦黑。
      他左手中是一只书匣,内盛放奎璧书经一套三册,保存的很不错。
      这套书来自台岛,内页一共有边角印、赏印、题字印等各色钤印十六方,传承有序。
      最新的一方为“傅孟真赏”。
      傅孟真是谁?五四运动总指挥傅思年,大教育家、历史学家,1950年在台北去世。
      聊城傅家是三百年传承的大家族。入清以后,这套书一直为聊城傅家所收藏,
      卢灿推测可能是傅家失窃,或者傅家侄孙辈不孝,盗出家中藏品,致使这套物品流落到自己手中。
      真要把这套奎璧书经送给马继明?
      卢灿还真的有些舍不得,不过,他估计马继明未必会收,太过珍贵,尤其是当着贾立文的面。
      出出手吧,反正对方不会收。
      时间快到了,卢灿一时间又没找到替代的礼品,于是拎着这套书册,直奔相约地点。
      …………
      另一场聚会已经开场。
      东胜酒楼的招牌是淮扬菜,“扬”即扬菜,以扬州一带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淮”即淮菜,以淮安一带为代表的淮河流域,因此,淮扬菜以河鲜为主,讲究和、精、清、新。
      酒过三巡,徐占堂终于放下筷子,笑眯眯的看着贾立武。
      “徐生,我真的想要帮你,可是,你不清楚内幕啊……”见徐占堂看着自己,贾立武也放下筷子。今天之所以答应徐占堂的邀请,因为他感觉明天的事情大局已定,不如今晚提早给徐占堂透露点消息,卖个好。
      “内幕?不知贾老板所为的内幕是?”
      “家父去世时,老学斋马继明马叔,刚好在病榻前。马叔在行业内人脉广泛,处理这些事情经验也足,因此,家父让我兄弟俩给他磕头,拜托他来处置所留家产。”
      “我和大哥两人,只是听从马老的吩咐办事而已。和您的收购团队,几次谈判结果,我们如实的汇报给他。”他双手一摊,无可奈何的样子,“我根本没有处置的权力啊。”
      “竟然是这样?”
      徐占堂用力捏紧手中汤勺,眼中闪过一丝愤怒,马继明老家伙这不是坑人吗?
      他和马继明有过两次交集,两次从老学斋购买字画,因此,彼此还算熟悉。这次贾郑廷遗产要脱手,马继明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时,他还暗自感激这老家伙。
      现在想来,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一枚处理贾郑廷遗产的棋子而已。
      现在再想想马继明的那个告知电话,“瓷王贾郑廷的遗产,想要脱手,你有兴趣吗?”老家伙还真的没有骗人,也没有说谁负责处理这件事,是自己主动钻进来的!
      说来,还真怨不得他。
      老家伙,还真是老奸巨猾!
   &n

第318章 两场晚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