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一章 下乡[2/2页]

种田习武平天下 白雨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第二天众人才分组离开,各自去村里落脚。池桥松这一组不用动,因为乡署所在地就位于石口村。
      “石口村基本没有受灾群众,小池你不用跑,跟我去林场打猎怎么样?”乡长助理魏鼎,拉着他去潇洒。
      “不了魏哥,我老师在呢。”池桥松推辞。
      他是真的想要做点实事,带着十名学员,沿着乡镇街道四处转悠,关怀困难户。不过一天跑下来,才发现自己能做的有限。
      大部分石口村民,并未受灾,无需帮助。
      少部分穷困村民,要么有伤病,要么没收入,都不是一次抗寒救灾行动能解决,顶多送点米面油资助一二。
      这一次讲武堂带来一批米面油,用于救灾。
      但杯水车薪。
      尤其是一些村民家里,竟然连一床棉被都没有,床上垫着破旧的稻草,被罩里塞的也是稻草。还有的养了鸡鸭,鸡鸭和人竟然住一张床上。
      “我男人被大帅拉去干苦役了,说过年时会寄钱回来,还没收到。”一名面黄肌瘦的妇女,对池桥松说道。
      她家里家徒四壁,墙壁还开裂漏风。
      “以往没有存钱吗?”
      “没呢,我男人给人家当长工,干了三年工,工钱一分没要到。”
      “给什么人当长工?”池桥松皱眉。
      “市里面的大官呢。”
      “大官都不给钱?”
      “见不到大官,只有大官的副官,副官说大官也没钱呢。”
      能有副官的官员,至少也是县知事这个级别,也就是县处级往上。能担任县处级的,基本都是武道强人中大师境高手。
      池桥松无奈感慨:“大师也会拖欠工资……”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无力帮扶,只能去找魏鼎:“魏哥,乡署能拿出一批棉被吗,不少家庭连一床棉被都没。”
      魏鼎难为情道:“这个……乡署也困难,现在财政上还欠一屁股账。”
      怕池桥松不相信,魏鼎又补充道:“连昨天中午的宴会,都是赊欠人家饭店,打了白条的,乡署可拿不出摆酒钱。”
      话已至此。
      池桥松没再纠缠。
      他深深感觉到,大夏民国当今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局面下,依然有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残酷。
      他很想说,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改变这个世道。
      但他现在只是一介力士境武者,别说治理一国,就是治理一个乡镇都没资格。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积蓄实力。
      终有一天,这大夏民国,会迎来开天辟地。
      …
      …
      …
      池桥松不是纠结的性格,有些事情放在心底即可。
      在石口村跑了几圈,送出去一批米面油,他的抗寒救灾任务就算完成。
      郝伯昭听了他的汇报,表示满意:“你能感受到民间疾苦,这次就没白跑,记住这种感觉,今后你从政当官,记得做个好官。”
      随即又说道:“好了,也不要老想这些麻烦事,魏鼎不是几次邀请你去林场打猎吗,去吧,带学员玩玩去。”
      石口乡的林场,是标准的深山老林,比一道坎深邃,里面常有熊、虎、狼、猪、豹出没。
      池桥松放下思想包袱后,在林场好好的猎了一场,可惜没猎到什么大货,就猎到两头野猪和几只獐子。
      一半分给学员,一半自己带回家。
      结束了这次下乡之行。

第六十一章 下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