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明国力已经今非昔比,而且站对待外部战争的目的上也是以经济掠夺为主,因此虽然此时已经在乌斯藏、西北、辽东三线作战,再加上马上要进行的援朝战争依然应付自如。但唯一的缺憾就是,皇家军事学院才开班不久,还不能提供大量合格的军事人才。而原本朝廷中的高级将领又没有多少懂得现代化战争指挥,懂得人都在三个前线上,此时也不可能马上将其抽调回来。
于是镇海侯李柏华再一次被兵部和五军府推出来担任援朝大军的总指挥,统率入朝的是京师神机军一万和征调各地整编的新军十万以及五万北海舰队的官兵,于天启三年九九重阳节之后从天津卫出海,准备在朝鲜仁川登陆。
李柏华再一次丢下身怀六甲的娇妻,踏上远征的路程。想当年从山东去辽东的时候,孙思雨也是刚刚怀孕不久,回来后正好赶上了儿子出生,但这一次入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离开家门时,看着送行的几位娇妻和两个小家伙李泽文和杨爱,心里也期盼着尽快结束这纷争的乱世,以后可以留在家里多陪陪她们。
“禀侯爷,船队已经准备妥当,是否起锚开拔?”宋志勇对站在定远号船头看着天津卫方向的李柏华轻声的问道。
憋了好几年的宋志勇终于迎来了为国出战的日子,这些天他特别兴奋。当他再一次来到天津卫的时候,不禁想起当年第一次见到李柏华的日子。那时他还是一个带领着一群水兵闲极无聊的才训练地毛头旗官,如今已经是实际掌控了五万海军和几十艘战船的北海舰队的司令官。这几年的经历只能像过眼的浮云一样,简直有点象在做梦。
李柏华回头看看站在自己身边的宋志勇,说道:“下令吧,现在这艘旗舰定远号已经不是当年我们从天津卫买走的那艘定远了哦,这是第三艘了吧?”
宋志勇传达了启航的命令之后,说道:“是地,侯爷,包括边上的镇远和经远。都已经是第三代宝船了,咱们在山东的基地造船能力现在可不能和几年前想比。他们使用了侯爷提出的流水化生产作业方式,造船地速度是大大加快,一艘宝船从龙骨铺设到下水试航也就只要五个月时间。而且可以同时建造五艘。这船上的装备也是一样,每艘远字号宝船上现在装备有各种型号火炮一百多门,海军士卒也都是按照当年在青岛侯爷练兵的方式训练出来的,上阵能杀敌下海能操浆。志勇在此向侯爷保证,北海舰队的兄弟们绝对能够当得上当年侯爷提出的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八个字。”
李柏华笑道:“想想我们刚刚到达即墨的那些日子,什么事情都白手起家,如今本侯已经算是朝廷总督一方的军政大员,志勇你也是独挡一面的朝廷大将了。志忠这次没和我一起来,他现在在军事学院可也是军事总教官呢。前一段时间让你一直守在皮岛上。给憋坏了吧?”
宋志勇心里跟着李柏华的思路想了想当年一起在即墨地几个元老人物。除了他和庄志忠外,罗大海现在是神机军地军长,宋应星早已经是山东巡抚,黄宗昌现在升任莱州知府。原来的主簿刘田山也外调到徐州当知府去了。只有师爷宋献策一直不肯出仕为官,兢兢业业的为李柏华打理着各种繁琐的公务。想到这些,他真诚地说道:“要不是侯爷的提点,我们这些人恐怕还一直在老地方混日子吧。我们相信,跟着侯爷做的事都是为国为民的大事,在岛上守个几年算什么呢,再说了,这几年我们可不仅仅是守在那里。这不还不断的发展壮大嘛。”
李柏华点头道:“嗯。这几年你做的很不错,从这舰队的阵势中就能看出来。这次我率军援朝。宋师爷没和我一起出来,家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忙活,这海上的事情,需要你独自担当,陆地上自由罗大海他帮衬着我。以前建贼对我们地火器不堪一击,现在他们吃一堑不知道长一智了没,还是不能小看,这都是陆地上地事情。这日寇从东海水陆而来,想当年万历爷时期的对决我们胜之也破费周折,此次也不能小看了他们。志勇,你对这一仗有什么看法?”
宋志勇统率地五万人北海海军中,
第三卷 烽火第六十一节 援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