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年初春,中华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中原的百姓们从来没有过过如此安乐祥和的一个冬季。在去年,高产的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已经遍及全国。在山东,巡抚宋应星指导下的农民袁隆高对水稻的品种进行改良,第一次使用了杂交的方法,竟然使水稻产量翻升了一倍,不过尚未推广,仍然在观察试验中。
由于军购的大量增加和海外贸易越来越兴盛,各地的地主富商们看到了利润的诱惑,纷纷扩大了原本的小作坊,转为开设大型的工厂,内地的纺织厂、制衣厂、茶厂、陶瓷厂,关外的皮革厂、皮鞋厂、毛纺厂等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始冒头。普通的百姓们也不再仅仅依靠老天爷给的收成过日子,在工厂做工能够挣到比种地更多的钱。
三大铁路线的建设在全力的进行,小皇帝天启亲自过问工程进展情况,并且为了保护好建设后的铁路,同时也为了让兵部和五军府改编各地卫所的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天启他突发奇想的组建了以淘汰下来的卫所士卒为主要力量的护路军。
出乎李柏华意外的是,原本他以为在筑路期间,需要穿村过庄,迁坟移民,肯定会受到当地宗族势力的阻碍,但情况却出乎意料的顺利。原来铁路经过的地区,百姓们都知道这要修建的路是给皇上亲自发明的“铁龙”专门走的,都十分的崇敬,并且还有传言说,铁龙能从自己家门口经过,那是带来福气和运气的好事。因此有的府县为了争夺者福运,还闹上了新成立的皇家铁路局,弄得新上任的铁路总督朱国祚也哭笑不得。但百姓们的热情,也间接的促使了铁路修筑的进度,京沈铁路和南北铁路路基已经筑完,铁轨地铺设已经开始。京西铁路由于要翻山越岭,进度不是很快。==?首发??==
为了能够尽快发挥出铁路机车的能量,其实也是为了能尽快讨好小皇帝,朱国祚安排最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了半年多时间,终于在天启三年初的时候,修通了京师至天津港的铁路线。天启高兴的在通车当日就乘车巡游了一下京师和天津之间的大部分地区。京津铁路通车后,立即带动了天津的发展。沿海各地原本陆路运送进京地货物全部通过海上运输到天津后搭乘火车,这条京津铁路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用于商业运行的铁路。
天启三年初。内阁发布了今年皇上地第一道圣旨,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全面发行龙圆。新任大明皇家银行行长孙,在全国各州府均开通了分行。拥有足够的电能和矿石地铝厂,用于铸币的铝合金也开始大量的生产。新组建地皇家铸币司也紧锣密鼓的铸造新币。通过在直隶地区发行龙圆的试点,让内宫和户部地存银大幅增加,百姓们也乐意使用这些方便轻巧又精美的货币。据刚刚交割完毕的户部报告。天启二年的全国财政收入达到了一千二百万两,比去年增加了两百万。而内库的收入也有九百多万,但由于投资铁路建设成本太大,内库存银却有些入不敷出。
新大陆的移民方面,美洲和宝洲均在年末的时候派来朝贡团,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特产,还带来了两地地最新消息。
小唐王朱聿键被正式册封后,随移民大队前往美洲代表大明皇室总理当地军政。和美洲总督周彦宏一起统领着二十万移民除了在金城驻扎安居外。还继续向内地探险挺近,他们在一个大盐湖边筑造盐湖城。首发并顺利地到达了一条极为宽大的河流边,并在那里筑唐城。但越过这条被称为大明河(密西西比河)之后,东进地探险队伍遇到了一大批的红夷人,两方几经交涉并动用了武力之后,相互约定以大明河为届,相互不再侵犯。后来,周彦宏得知这些人是西洋英格兰和法兰西等地的移民。大明百姓的到来,也给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带来了幸福,在友好和善的天朝子民的帮助下,他们很快便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幼童们甚至已经开始学习汉家文化。
洪承畴在宝洲的移民也有十万人,其中有三万人是科尔沁蒙古的莽古思组织前往的第一批牧民。他们在平坦的东海岸建设了三个大城:天堂城(悉尼)、黄金海岸、望乡城(达尔文)。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大草原上,牧民们的长处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原本在干旱阴冷的蒙古生长缓慢的牛羊,在这里却犹如吃了兴奋剂,皮毛光亮,产奶
第五十九节 轮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