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五六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看样子似乎是要安营扎寨,只见那些士卒从大车上拿来了一捆捆绳索一样的东西,一圈圈的绕在了营地周围,仔细一看那东西不是绳索,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有一处处的倒刺,应该是用来当作围墙的。
费青用手中的望远镜仔细的查看着这支奇怪的押运队伍,可是他没有注意到那几百名骑兵簇拥着的人身后有一面斗大的旗帜,上面一个大大的“李”字。他爬起来翻身上马,看着身后跃跃欲试的八千铁骑,做了一个手势,大家便悄然上马,大军分两路向对方的营地包抄过去。
费青面对的这支官军的确是一只运送辎重的队伍,番号是禁卫神机军第一卫第一营,营长满桂原本满腹牢骚的向第一卫卫长马世龙抱怨,说别人都已经去前线抢麦子去了,自己却还窝在家里。但当马世龙说这是军长罗大海的命令,后他满腹牢骚也不敢多言,但随后马世龙又悄悄的告诉他,镇海侯李柏华将会和他一起前往,而且此次押运的物资是李侯爷亲自监督制造的,这时他才兴奋起来。
队伍快要到达目的地真定的时候,负责警戒的游骑以望远镜发现了对面不远处一个山岗后有鸟群惊飞并不敢落下,便判定那里肯定有敌人埋伏。
情况报告给满桂之后,满桂兴奋异常,自己还埋怨无仗可打呢,现在去前线的那些部队还不一定打起来,自己这边就先要开张了。李柏华知道这个消息后却有点沉思,心想大明的军队防御还真是漏洞百出,人家都偷袭到身后的腹地来了,他们竟然都不知道,要是人家长途奔袭到京城之下,恐怕要有很多人掉脑袋的,等战后一定要让五军都督府加强这军事情报工作,看来是时候改造一下这锦衣卫和东厂了。
李柏华同满桂等人一商量,觉得对方既然深入敌后进行伏击,恐怕是有备无患,准备将计就计,将这股入侵的敌兵留在这里。于是吩咐大家继续前进,到离山岗不远的地方摆下防御阵型,引诱敌人的进攻。
他们拿出来作防御的是一圈圈的铁丝网,这本是李柏华令工部会同铁厂的工匠连夜赶工才制作出来的一批,会同一批轻型的火炮和炮弹准备一起运到前线,因此自己迟了几天出发,没想到这里遇到敌人的伏击,这些铁丝网和只能打一两里的小火炮也有了首次亮相的机会。
满桂他们还在紧张布防的时候,就看见远处的山岗上尘烟四起,渐渐的传来了阵阵隆隆的马蹄声,这时站在自己身后的一名禁卫军说道:“看这尘烟,敌人大概有七八千人,现在他们分兵两处包围我们,想左右夹击把我一口吃掉。如果我们这两道铁丝网能和想象中的那样阻挡住敌骑的速度,那么他们肯定败兴而归。”
李柏华回头看了一眼这名虎背熊腰的小将,此人是最近才从禁卫军中选拔出来加入自己的卫队,问道:“小伙子挺有经验的嘛,能确认对方人马有七八千?”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后,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卑职曹变蛟,家叔曹文诏曾多次给卑职讲述侯爷的事迹。”曹变蛟回答道。
“曹文诏的侄子?呵呵,当初整编禁卫军的时候,本想把你叔叔也调回来,可熊大人就是不放人,现在文诏已经是广宁总兵了,辽东这两年还算平静,不过最近听说那边又有动静了,你叔叔接下来恐怕也有事情做了。”李柏华比较欣赏当年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曹文诏,对眼前这个年轻的小将也颇为看重起来。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敌人的铁骑已经冲到了近前。这可是近万名骑兵啊,漫山遍野黑压压的一片从两侧冲上来,自己这一方仅有三千人,让这些人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准备战斗的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一连和二连迅速在各自连长的带领下迎着敌骑冲来的方向列成射击队形,三连就是那些赶车的队伍,但他们的军中是炮兵,此刻早已将车上的小钢炮支好放入火药弹丸,就等着开炮的命令了。
当满桂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后,曹变蛟按照李柏华的命令带领着仅有的三百骑兵,悄悄的离开了战圈,迂回到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去了。
第三卷 烽火第二十五节 遇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