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节 请教[2/2页]

资本中华 书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这些日子已经弄懂了那么一点点,但起码是要自己看过之后再翻上七八本书才能知道意思的,现在你就这么一问,我懂个啊。
      “孙兄,伯父出的这题实在是有水平啊,这个五饵三表之说嘛,啊……这个……,的确高明,不过……”就在李柏华支支吾吾不知所谓的时候,能抓住根稻草就是救命的,这时他一眼瞥见墙边的角落里的扔在那里很久都已经落了灰尘的老式纺车,马上转移话题“孙兄认为现在我们所常用的纺纱车的性能如何?”
      其实这五饵三表本是汉朝贾谊提出防御匈奴的办法,这句话的主题翻译过来也就是论如何看待贾谊等这些防御外敌的方法,一个小女孩家自然不甚理解,而孙承宗给女儿出这个题目的,自然是知道女儿会向李柏华讨教,也是处于考校李柏华的目的,但李柏华这个假秀才哪里能看得懂。
      孙思雨听他说了句不过,然后又问起了纺纱车,自然而然的想到可能纺纱车和这题目有所关联,起码也是要用纺纱来做比喻,于是回答到:“这是我大明百姓常用的纺纱车,我家里也有一部,母亲大人在家闲来无事时候也会纺上一些纱线,做成布料衣服给我们穿戴,我纺纱的技巧很厉害的呢。”说完最后一句,突然想起自己还是女扮男装的书生,不应该说这个,脸上一红继续说道:“不过,我母亲也常常抱怨,说这出纱的太慢,纺上十天半月的纱线只够织布一天,寻常百姓家里要是以此为生计,自然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过,李兄,这个和我那题目有什么联系?”
      我晕,你怎么又转回你那破题目啦。
      “孙兄,诚如你所言,这纺纱的速度可以关系到寻常百姓家生计问题,那么如果我能对这个纺纱车进行一些改进,让原本只有一个纱锭改成八个,使纺出纱线的速度比现在快上七八倍,并且我还能改进一下那织布机,让织布的速度更快,织出的布更加结实耐用,你说,我是不是又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七八倍?你吹牛吧,南宋朝黄道婆做出的纺纱机也就四个锭子,你又不会纺纱,你知道怎么做啊?”孙思雨一脸的不相信,她现在把那个老式的纺纱车清理了一下,试着摇了摇摇把,暂时忘记了她那个“高深”的题目。
      “不要小看我啊,我什么不会?在我做出这个传话筒之前你会相信我能做出来吗?”李柏华被小丫头的不信任激了一下“你来看,我前些时间画了些图,但找不到合适的木匠和铁匠,又要准备读书迎考,所以一直没有继续下去。”李柏华走到身后的柜子上取出了一些白纸,上面画的是他根据小说中描述的珍妮纺纱机的样子,其实他也没有完全画好,前文交代了,他自己笨手笨脚的都不会纺纱,又不是自己的专业特长,所以哪有心思认真研究这个啊,这次拿出的是他前些天根据看过小说中的珍妮纺纱机的描述大概画的样子。
      “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是有时间和一些能工巧匠,我还能再改进一些,让同时转上几百个锭子都不成问题。”反正牛皮是吹出来的,吹的久了,自然也就牛了。
      “真的啊?”孙思雨看到李柏华画的草图,虽然不是很懂,但以她这几天的经验,不得不相信李柏华的话,她现在用一种小女人的心态,非常的想看到做成后的纺纱机一次转七八个纱锭的壮观场面“那你先把这个纺纱机做出来嘛,需要能工巧匠的话,我来找,好不好啊?”。
      李柏华想想也好,朱常洛那里还等着用这个纺纱机扩大棉布作坊呢。于是他找来张掌柜,告诉他是太子的意思,让他找安份老实信得过的手艺好木匠和铁匠,就说要长期雇佣,佣金从优。其实他最早是想找陆掌柜手下的木匠小三的,但后来想想这小三知道真正的吕伯华,万一有什么穿帮的就不好了,反正现在他们都已经返回山东了,就算那个倒霉的吕秀才还活着,和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冲突的。
      ――――――

第二十节 请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