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二十六章 辽西战起,皇太极晕厥(七千二合一)[2/2页]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雨天下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因为自身缺乏优良战马,他们都迫切的需要草原上的战马。
      明军是以为中后期马政崩坏,而楚军是还没来得及扩大规模自身的马政,都缺马!
      相对的,草原蒙古人也好,东掳人也好,他们也迫切的需求中原的粮食、布匹、茶叶、各种铁器。
      尤其是茶叶这么一个东西,这东西对于最近几百年来的蒙古游牧民族而言可是战略物资,一方面是用来补充维生素,另外一方面只是做法事的宗教需求。
      双方都存在着迫切的贸易补贴。
      如此情况下,楚军最近两年也从漠南蒙古里获得了一些战马,数量还不少。
      承顺五年里,大楚帝国就从漠南蒙古,主要是宣大一带获得了超过五千匹战马。
      而且这些战马,有相当多一部分还是背后的东掳人所主导的,东掳人肯定不会亲自插手,但是会通过中间人进行。
      然而这些从漠南蒙古获得的战马,质量不咋地而已,可没办法满足陆军方面对重骑兵的需求。
      陆军这边想要搞重骑兵,恐怕还得想办法加大从西域的战马进口数量,而这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最好还是获得优良马种后,自行培育繁殖优良战马。
      大马营军马场,如今干的就是这事,他们利用从西域,通过各种官方或私底下,甚至是走私渠道所获得的众多种马,包括大批阿拉伯马,哈萨克马乃至一批精挑细选出来的蒙古马等。
      如今大批各种类型的优良种马汇集在大马营军马场,后续将会对这些优良种马进行持续的培育。
      一方面是直接培育更多的阿拉伯马、中亚马这些已经比较优秀的马匹。
      此外还利用这些优秀种马,再进行杂交培育,试图培育出来更加优秀的战马。
      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所以大楚帝国陆军一时半会估计搞不了重骑兵,只能是继续把轻骑兵的路子发扬光大。
      而轻骑兵里所用的战马,内部解决一部分,从叶尔羌汗国里解决一部分,后续可能从和硕特部里也解决一部分,同时还从漠南蒙古里的走私交易解决一部分。
      其中漠南蒙古的这种畸形,只靠着双方默契而维持的走私贸易行为,你也不能说人家东掳人资敌,或者说大楚帝国资敌,纯粹是双方都有着各自的刚需!
      人家东掳人手里控制的马匹多了去,多到都用不完……
      而漠南蒙古诸部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不缺马!
      但是他们却是极度紧缺中原地区的铁器以及茶叶、布匹等大量物资,。
      对于大楚帝国而言,需要大量的战马,也需要普通马匹和牛羊甚至羊毛这些东西。
      双方天然存在着互补的贸易关系。
      ————
      帝国积极派遣使者联系叶尔羌汗国,联系漠西蒙古四部,漠北蒙古三部,这些努力除了扩大自身的战马以及其他牲口、羊毛,皮革等物资的来源,扩充己方工业产品的倾销市场外,还是为了进一步切断东掳人的外援,甚至争取把他们拉上对抗东掳人的战车。
      只不过这些外族虽然也和帝国进行了接触,甚至也陆续同意和帝国进行贸易,但是并没有轻易上帝国的战车。
      这让帝国不少高层都是很不满,叫嚷着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云云!
      实际上,这些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日子大多也不好过。
      比如漠北蒙古,人家为啥跟东掳人眉来眼去,甚至臣服东掳人啊,就是因为西边的俄罗斯人已经杀过来了……压的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同时漠西蒙古和他们关系也不咋地,彼此发生了战争。
      为了自保,他们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采取了投向东掳人的方针以自保。
      而漠西蒙古里名义上的老大和硕特部日子不咋地,因为漠西蒙古之一的准格尔部,最近很强势。
      准格尔部最近不仅仅击败了俄罗斯人,迫使俄罗斯人停止南下,转道向东威胁漠北蒙古。
      同时准格尔部还积极向东夺取漠北蒙古的操场,还不断的向东南方向扩张,对盘踞在哈密,吐鲁番一带的叶尔羌汗国持续发起战争。
      因为准格尔部的强势,都导致和硕特部干脆放弃了漠西的传统地盘,直接大规模入藏了。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
      和硕特部跑到雪区,欺负当地土司去了,但是哈密吐鲁番一带的叶尔羌汗国却是跑不了,只能是抵抗准格尔的入侵。
      这也是叶尔羌汗国这么果断地投向大楚帝国的原因。
      就是因为被准格尔压的喘不过气来,为了自保,这才迫不及待的想要保住大楚帝国的大腿,进而获得大量武器以抵抗准格尔的入侵。
      当然,大楚帝国也从叶尔羌汗国里获得了大量的战马,甚至通过叶尔羌汗国为渠道,进口更西边的中亚优良战马,并把一些工业产品通过叶尔羌汗国,贩卖到更西方去。
      如今整个西北方,都是乱成一锅粥,帝国能够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下,维持一个整体对帝国向好的局面,没有让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对帝国发动战争,保持关系正常化,甚至还能拉着部分漠南蒙古的部落和帝国偷偷摸摸做生意,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至于再多的,现在基本没指望,至少在击败东掳人之前没指望。
      东掳人之前在漠南蒙古打下来的战绩,对于那些游牧民族来说,可比大楚帝国的枪炮有威胁的多!
      但即便如此,在辽东那边即将展开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的前夕,大楚帝国还是向北方以及西北方向派出了多支使团,试图继续挖东掳人的墙角,再不济也要稳住他们,避免他们为东掳人所用。
      尤其是漠南蒙古那边,更是大楚帝国这一次大规模外交行动的重点关注地区。
      因为漠南蒙古也分好多个部落,其中的几个部落别说一开始投奔东掳了,人家甚至还是东掳的敌人,和东掳人打了好多年的仗。
      只是最后战败了,才被迫向东掳人臣服。
      其中就包括了漠南蒙古里,昔日最强大的察哈尔部。
      昔日林丹汗可是雄心壮志,想要带着察哈尔部重新统一漠南蒙古!
      同时期里,东掳人则是拉拢嫩江流域以南的科尔沁等部及其以北的内喀尔喀等部。
      最后,经过多年的战争后,林丹汗战败被迫逃亡青海,最终死在了那里。
      林丹汗一死,察哈尔余部就更加挡不住东掳人的进攻了,最终东掳人再一次击败察哈尔部的残余势力,并且俘虏了其子额哲,不久后又抓住了林丹汗妻子之一的娜木钟,以及林丹汗遗腹子阿布鼐。
      而且皇太极荤腥不忌,直接把林丹汗的遗霜给娶了……
      至此,林丹汗一脉彻底完蛋,最终导致察哈尔部以及其附属的喀喇沁、土默特和鄂尔多斯诸部彻底归顺东掳。
      而这些事情,至今可没过去几年!
      虽然迫于现实,察哈尔部以及其附属的诸多部落都归顺东掳了,但是昔日的仇恨可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够消去的。
      昔日众多在和东掳人战争的过程里死去的察哈尔部将士,他们的父兄,他们的子侄可都还在呢!
      而这个时候,大楚帝国的秘密使团,悄然抵达了土默特所处的地界!
      见到人后,大楚帝国使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想要复仇吗?你们想要自由吗?
      大楚帝国秘密使团的到来,引起了土默特部高层的极大反应。
      土默特部,之前这个部落也是蒙古里赫赫有名的部落,一度是明王朝的最大外部威胁,多次威胁明王朝边地,在正德以及嘉靖时期让明王朝头痛不已,不过后来逐渐没落。
      多年前林丹汗尝试统一漠南蒙古,期间击败了土默特并进行了收编。
      不过其中一部分土默特部落的人并没有选择服从,而是选择了东逃,最终投靠了东掳人以自保,这些人又称之为东土默特。
      剩下的土默特部落则是被林丹汗收编,继续在丰州滩放牧,这些人被称之为西土默特。
      然而随着东掳人迅速崛起后,老大察哈尔部都是撑不住了,被收编的西土默特部自然也是节节败退,一度跟着林丹汗逃亡到青海。
      不过林丹汗没多久就在青海病死,察哈尔部以及其附庸的众多部落顿时群龙无首,内部意见不统一,林丹汗遗霜,出自叶赫那拉部的苏泰以及其子额哲,同林丹汗遗霜,出自博尔济吉特部的娜木钟以及其遗腹子阿布鼐发生了剧烈的矛盾,最后两伙人分道扬镳。
      如此一来,察哈尔部残部的实力进一步下降,最终被东掳人各个击破。
      这两支残部被东掳人击败的,众多首脑人物都被俘虏了后,为了活命相继投降归顺。
      由此,东掳人彻底征服了漠南蒙古,并且开启了绕道蒙古入关劫掠北直隶的多次入关行动。
      让明王朝的北方防务压力,顿时上涨了好几个层次。
      而在这个过程里,多年的战争导致的双方死伤是非常惨重的,不仅仅是察哈尔这个主部落,就连西土默特也是损失惨重。
      尽管被迫归顺了东掳人,也有不少土默特的高层选择了全面倒向东掳人,但是昔日的仇恨并没有熄灭,依旧有不少人都还想着复仇呢。
      只不过以前他们自己实力不行,有想法没能力罢了。
      而现在,大楚人找了上门!
      并且一上来就是大手笔的喊出来了价码:上万件刀剑弓箭等兵器,,还有一千多副盔甲,足够上万兵马吃上一个月的粮食供给。
      这还不算,还有两千支元年式火绳枪,二十门轻型野战炮!
      大楚帝国的密使,用着平澹无比的语气道:“我大楚帝国地大物博,区区些许兵器粮草算不了什么,只要你们尽心为帝国做事,荣华富贵也好,兵器粮草也罢,应有尽有!”
      “昔日海上霸主郑氏,拥兵二十万,船三千余,部众遍布万里海疆,然依旧被吾皇所折服,主动率部投诚,得封镇海伯,实授海军少将。如今已是我帝国海军中将,统帅大舰队为帝国开疆扩土,镇守万里海疆。”
      “西域叶尔羌,前年归顺我帝国,天子册其汗为吐鲁番王,赠其枪炮武器颇多,最终叶尔羌凭借帝国所赠枪炮粮草,挡住了准格尔部的东进,确保宗庙不失。”
      “本使出金陵之前,陛下曾颁下口谕:蒙古自古即为我华夏之地,蒙古牧民自古即为我华夏远亲,倘若归顺,应当一视同仁,赐姓,赐服,赐书。”
      有土默特的首领问道:“那么放牧之地呢?我们还能保有丰州滩吗?”
      密使道:“丰州滩本为帝国领土,而帝国子民可自由的在帝国的任何一个领地里合法的工作、生活,丰州滩也不例外!”

第五百二十六章 辽西战起,皇太极晕厥(七千二合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