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5章 获奖通知[1/2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 一白化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哥猜真的是老折磨人的一道难题了。
      除了是时间上的近三百年的历史,还有这道难题本身。
      不管是以前研究它的数学家,还是现在的陈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那就是,你总感觉离它很近了,但却总捅不破那最后的一层窗户纸。
      始终差了那个临门一脚。
      最先引进筛法的布朗是这样,华国的陈老先生也是这样,利用广义黎曼假设成立,进行验证的王教授也是如此。
      研究时,给人的感觉是,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有初等证明,而且这个证明不太复杂。
      这也是很多民科一直以来,怀抱希望去寻找的。
      只不过,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不是说民科们所希望的初等证明,就一定没有。
      只是,一个数学问题,随着尝试这个问题的数学家人数越来越多,耗费的精力也越来越多时。
      这个数学问题存在不太复杂的初等证明的可能性,会迅速减少。
      而且像哥猜这样经过了几百年研究与尝试的数学问题,这种可能性几乎就没有了。
      要不然,欧拉以来,那么多在哥猜上花费巨大精力的数学家们,岂不统统都是傻子?
      或者说,包括欧拉大神在内的这些数学家们,一研究哥猜就犯傻?
      打个比方,想要用简单的初等证明,就把哥猜解决了。
      那就等于是,你一个人锤爆了欧拉,外加这300来年所有研究过数论的人。
      这种困难程度,大概就相当于一己之力干翻米国的所有武装力量吧。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陈舟看来,哥猜的解决,还是在数学工具上。
      结合以往数学家们的研究来看,真正把每一种数学工具用到极致后。
      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陈老先生在上世纪利用筛法得到的“1+2”。
      这也意味着,筛法大概已经物尽其用,不能再有任何的突破了。
      想要证明最终的“1+1”,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本身。
      就得寻找新的方法。
      那么,数学工具的选择,可能就不是单纯的一种了。
      揉了揉有些胀痛的脑袋,陈舟倒也不算有多气馁。
      至少,他的分布解构法,就是往多数学分支融合的路,去走的。
      放下笔,陈舟看了看草稿纸上的内容。
      “黎曼ζ函数这玩意,真是令人又爱又恨……”
      令陈舟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因为黎曼ζ函数也和素数有关。
      当初黎曼研究Zeta函数时,揭示了它和素数的关系。
      希尔伯特23问中的经典的黎曼假设,也就是黎曼猜想,就涉及黎曼Zeta函数。
      可是,这玩意是个被不少人看作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因为是未解决的问题,所以陈舟想以黎曼猜想成立为前提,去变相的证明哥猜。
      可又觉得这不过是把一个问题,丢给了另一个问题。
      治标不治本罢了。
      所以,陈舟才会觉得这玩意,令人又爱又恨。
      事实上,把黎曼猜想直接拿来用的数学家,并不在少数。
      要不然,也不会有上千条等着黎曼猜想被证明,然后直接升级成定理的命题了。
      微微摇了摇头,陈舟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一

第445章 获奖通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