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4章 实验数据(2/3)[1/2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 一白化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午10点整,实验正式开始。
      实验将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分别是发生器的短路试验和开路试验,将测量出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发生器到传输线到假负载电阻的假负载实验,将测量出发生器和假负载电阻上的电压。
      发生器到传输线,再到二极管联试的出束实验,将测量出二极管典型的电压和电流。
      而这些数据的测量,将通过特定的参数测量装置进行。
      实验进行的很快,数据的反馈也很及时。
      随着开关的闭合,最后一步的出束实验开始。
      充能完成的磁脉冲发生器开始通过双形成线对二极管进行放电,形成强脉冲粒子束。
      陈舟这时也终于知道了这次实验采用的二极管,叫做阳极杆箍缩聚焦二极管。
      这时一种同轴二极管,是从早起闪光X射线机采用的圆锥形阳极反射靶聚焦结构发展起来的。
      阳极杆箍缩聚焦二极管的结构是利用一个薄环形的阴极围绕着一个小直径的阳极杆,并且这根阳极杆逐渐变细延伸,超出阴极平面一段距离。
      在这种二极管中,径向阴极发射的电子在束流自磁场的作用下便回箍缩,向锥体下游聚焦,最终轰击重金属构成的阳极尖端,从而产生韧致辐射X射线。
      然后,这些X射线发射自削尖成针状的阳极末端,能够形成点源状的X射线。
      这种二极管的优点就是形成的焦斑小,而且稳定,并且结构简单。
      陈舟估计这也是杨院长他们选择阳极杆箍缩聚焦二极管的原因。
      再联系彭佳刚才没说完的话,后续估计还有不少次其它二极管的实验。
      陈舟仔细观察着反馈回来的各项测量数据。
      他在这个课题组的最大意义,应该就是把这些数据中最大的价值,发掘出来。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才能完成实验的优化。
      如何获得小焦点,形状和位置稳定的强流束,如何获得大面积,均匀性好的电子束或离子束,都需要从实验数据中去发掘。
      特别是强箍缩二极管的研究,如何朝>10MV的高电压,<1mm的小焦点,1m处产生1000R照射量的高亮度,以及多脉冲和多幅的方向走,也都在实验的数据中。
      实验很快便结束了。
      在实验数据整理完善后,杨院长便宣布了这次实验的结束,并安排了下一次实验的准备工作。
      陈舟微微有些感慨,这实验确实有些费心费神。
      “陈舟,实验数据,几天能处理好?”杨院长这时转头看向陈舟,出声问道。
      陈舟略微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两天吧。”
      现在的他暂时并不急于再开始数学课题,所以可以把时间都安排在这个课题上。
      听到陈舟的话,林孝恩几人互相看了看,心里都觉得这小子是不是没处理过实验数据,这就两天?
      本来,他们是反对杨院长把处理数据的任务完全交给一个本科生的,但是杨院长却为陈舟打了包票。
      他们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只是,陈舟这会夸下海口,又让他们有些不放心了。
      然而杨院长却说道:“行,两天后你把数据结果分别发给我和彭佳。”
      陈舟点点头。
      杨院长又把杨依依安排在了实验室,跟着彭佳。
      和陈舟不同,杨依依是纯正的物理系学生,杨院长对她的期望,也更高一些。
      又简单的布置了一下实验室的工作,杨院长便带着陈舟离开了实验室。
第214章 实验数据(2/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