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遍。
袁青穿成了五十年前青山大队袁家大房的女儿,与她同名同姓,却命运坎坷。
原主袁青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家里的几个家长都是疼孩子的,所以孩子们的生活过得相当好。
她一路顺顺利利念完了高中,到了年纪与大队长家在市里工作的大儿子结了婚,生了几个孩子。
丈夫的几个弟弟妹妹考上大学以后,她不得不回村里奉养老人,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丈夫下海经商失败,也回了村。
两人在村里承包山地种果树,供弟妹在大城市上学,上完学给他们买房,后来又供自己的几个孩子上学。
高考恢复的时候娘家爹娘让她参加考试,她哥还带着她一起复习,可她没考上。
哥哥弟弟后来都考上了大学去了京城,爷奶在九十年代初相继离世了,爹娘在当年闹饥荒时损了身体,走得更早。
二伯一家一直在省城,三叔一直在京城。
原主年轻时围着灶台、地头、果园,干不完的活,年纪大了给孩子们带小孩。等到老了做不动了,为了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回了农村。
后来能拌个嘴的男人也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她一个人孤单地留守在村里,一天一天熬着,最后什么都记不得了。
临终时她突然觉得自己的一生,好累啊。
落水后原主重生了,可是她不愿意再走一遍这样的人生路了,所以没有挣扎求救。
性格内向的原主做了她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于是21世纪的袁青穿过来了。
袁青在现代活到了三十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世界顶级名校沃顿商学院毕业,金融公司高管,履历漂亮,薪资美丽。
在她看来原主的一生其实是可悲的,她为了老人、弟妹、小孩牺牲了自己的一生。
在原主的上一世,老袁家一直在接济原主,寄钱,送物,可最后甚至都没用在原主自己和孩子身上。
袁青非常不理解这种绑着娘家奶婆家的行为,原主的婆家四个孩子,三个大学生,可直到小女儿袁多多三十岁买房时还在问老家大哥要钱。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奇葩家庭。
原主丈夫年轻的时候在市里工作,公公袁一标大队长觉得大儿子条件好,应该管着弟妹。
等大儿子回来了,又觉得其他子女在外地不容易,应该多帮着点。
等其他几个儿女留在外面工作了,他又觉得他们老两口辛苦一辈子,老大难道不该给他们养老吗?
有道是谁无耻谁过得更好。
可以说原主一个小家成全了婆家一大家。
原主丈夫的弟妹一边压榨着兄嫂的剩余价值,一边看不起原主一家农村人。
而悲剧的罪魁祸首,原主的愚孝丈夫,他为父母弟妹奉献一生无怨无悔,临终还在担心自己不在了弟弟妹妹怎么办。
他对父母孝顺,对弟妹慈爱,他的人生升华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却不幸福。
在袁青看来这种人根本就不配结婚,就该关上门抱着父母弟妹过一辈子,放出来都是祸害社会。
第3章 堂姐袁青(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