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随母亲户籍落户。
所以,只有秦淮茹接班,才能带着三个孩子一起把户口迁入四九城,得到商品粮的分配名额,这样对他们贾家来说才是利益最大化。
要不然,贾东旭死后,由贾张氏去顶班,以她的岁数,干上个几年就能退休,然后就轮到棒梗接班,这样顺理成章,也还能给他们家多增添一份收入了。
当然,这只是李向前的一个猜测。
或许真正的原因,就是后世无数网友想的那样,纯粹就是贾张氏这老虔婆太懒,觉得去轧钢厂上班太累,不想去顶班吃苦呢?
现在听到周大爷忽然问到秦淮茹有没有把户籍迁入四九城的事,李向前觉得周大爷应该是想提醒自己。
李向前说道:“对,她是农村户口。”
说完,微微一顿,李向前又接着说道:“不过我正准备这两天就带淮茹去街道办把户口从农村给迁到城里来。”
“既然要转,那就要趁早。”
闻言,周大爷点了点头,又叮嘱了一句。
大夏新立,全国都进行了土改,无数的地主,豪强的土地被收缴,然后重新分配给农民。
而且这个时候,农民还不需要交公粮,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农村户口好。
周大爷也怕李向前看不清楚行事,错过了机会。
他最近听到了一些风声,也是因为对李向前很欣赏,今天李向前又大气的捐了二百块钱,他才开口提醒下李向前。
“嗯,我知道了。”
李向前闻言,也是连忙点头。
作为穿越者,李向前知道周大爷这话是什么意思,这事得尽快,别等拖到后面有了新变化,那时候就麻烦了。
别看现在农村户口挺不错的,可这种好根本持续不了几年了。
在八十年代以前,粮食是不能由私人随意买卖的,因此,城市户口的人们都有“城市居民粮食供应证”。
在这个供应证上面填写有家庭人数,粮食定量标准,城市居民只有拿着粮证和粮票,便可以到当地粮食供应站购买国家供应的平价粮食。
在饥荒年月,即使农村粮食绝收,农民食不果腹,但城市居民的供应粮始终要保证。
因此,无论年景怎样,农村都要上交公粮。
很多时候,粮管所收公粮指定收水稻和小麦,玉米高粱拒收。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城市人的想当然,以为农民自己种粮食不会没饭吃。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农村人虽然种粮,粮食却不由他们随便买卖。
而集体上交的公粮,价格也是国家规定的最低价格。
当遇到灾荒年景,农民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情,而城市户口的居民却依然能够用最低价格到粮站买到他们的供应粮。
因此,那个年代的一些农村漂亮姑娘嫁给了城里的残疾人,目的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这种问题一直要持续到接近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农民才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
至于后面因为很多国有企业改制打破铁饭碗,工人下岗,农民经商,到那时候的城市户口也不再风光无限。
&nbs
第320章 户口[1/2页]